台灣筆記型電腦企業之評價
1. 前言
2. 筆記型電腦產業概況
3. 國際品牌大廠營運概況
4. 競爭者分析
5. TFT-LCD價格變化對筆記型電腦製造業者之影響分析
6. 依據波特五力理論分析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之競爭力
7. 我國筆記型電腦廠商發展策略
8. SWOT分析
9. 企業評價與投資建議

、 筆記型電腦產業概況:

(一)、當前筆記型電腦產業

1、市場規模由高度成長轉為趨緩

從圖一IDC與MIC所預估數字來看,未來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數量仍是持續成長,但成長幅度將縮小。根據MIC最新的說法,其將在調降今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數量至2,500萬台至2,600萬台間,2001年出貨的成長率將會低於10%。

2、全球性品牌大廠集中度提高

根據IDC資料顯示,加總前十大筆記型電腦品牌大廠全球市場佔有率已從1999年的76.6%提升到2000年的80.6%,至今年第一季止,已增加到81%,小廠生存空間縮小。

3、國際大廠營運模式改變

全球國際品牌大廠為接近客戶,滿足顧客的需求,在世界各地廣設營運據點,然龐大金額的設施投資、人力配置、存貨管理與資金需求,及難以預期的風險與成本,使得這些大廠將整個產品營運鏈中,只挑選了附加價值最高、具競爭核心的行銷項目,其他,包括製造、設計、全球運籌管理及採購等,則逐步轉至為其代工的廠商,而此舉大大改變了代工製造廠商經營的方式。從表二、表三與表四可看出代工製造廠商與世界品牌大廠在產品營運鏈上的分工變化。

在世界品牌大廠統包全部的營業項目下,營運屬於被動的代工廠商只能從事單純製造與融資理財等兩項,不僅營業收入金額小,資金需求較低,而且被世界大廠抽單的機會也最高。

世界品牌大廠放棄多項營運項目,代工廠商因而跨入設計、採購、與全球運籌帷幄,其經營的難度與風險大幅提高。

註:「*」指公司參與的營運項目

國際大廠集中資源,將價值集大化,因而只保留本身最具競爭力與產品價值鏈中附加價值高的核心事業--行銷,而把行銷以外的項目(如設計、製造與後勤支援等)交給代工廠商,因此在代工廠商的經營上,從購料、生產、儲存到產品的配送、行銷及售後服務、全球運籌管理與資金理財等都面臨著最嚴格的考驗,筆記型電腦產業正屬於此類型營運模式。

4、全球交易型態改變,接單生產模式多樣化

目前資訊組裝接單生產有BTO、CTO與TDS等方式,以下就三種生產方式作一說明:

(a) 接單後生產(BTO:Build to Order)

依國際品牌大廠對市場需求預測來安排生產計畫,機種規格事先規劃,而客戶下單次數頻繁,以彈性且少量多次的生產,出貨時間與數量因應市場需求做動態調整,交貨時效要求高。BTO使廠商爭取更多訂單,但所負擔的存貨跌價風險與營運成本因須搭配完整有效率的BTO系統佈建及全球運籌帷幄管理能力而轉高。目前台灣廠商出貨八成採BTO模式。

(b) 客製化生產(CTO:Configuration to Order)

為滿足不同客戶需要,根據客戶指定的規格生產交貨,生產模式複雜,需求量難以預測,客戶大都為電腦玩家、中小企業或SOHO族,銷售地區主要在美國,目前台商以此模式出貨比重低於10%以下。

(c) 台灣整機直接出貨(TDS:Taiwan Direct Shipment)

生產過程全在台灣完成,並從台灣整機直接出貨至客戶指定的地點;TDS讓代工廠充分掌握通路與零組件的採購,統籌庫存量,將產銷模式差異與產品的價值推至運送的部分,因此對市場脈動的評估,妥善的庫存管理,零組件模組化與物流的合作等都是TDS成功的關鍵。目前廣達分別與IBM、HP與APPLE,而仁寶也與HP及東芝完成TDS產銷營運模式。

5、國際大廠製造訂單持續釋出

由於筆記型電腦技術的快速演進,世代交替加快,國際品牌大廠以低價競爭,產品銷售價格持續下滑,國際大廠為降低營運成本,將產品附加價值較低的營運鏈改以委外方式,所以國際大廠釋出代工訂單金額仍將持續增加。近幾年,外商來台採購金額年年增加(參閱表五),從1998年的180億美元,1999年的260億美元,到2000年的330億美元,每年成長率皆超過26%。根據國內經濟部的預估,2001年外國廠商來台採購金額將可達410億美元,較去年成長24%。

6、日本筆記型電腦訂單的釋出比重,受日圓匯率升貶影響

根據MIC與日本調查機構的統計,1997至1998年間,1美元兌換日圓從121日圓貶至131日圓,日本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比重由35%提高至42.5%,而1998至2000年間,1美元兌換日圓從131日圓升至114日圓,日本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比重由42.5%降至33.7%。因此日圓的走貶,將使得日商如東芝、Sony等筆記型電腦代工的成本增加,因而釋出訂單的動作亦隨之放緩。


(二)、我國筆記型電腦概況:

1、我國2001年筆記型電腦出貨數量成長率大幅下降

由於國際品牌大廠為消化去年的庫存,因此所下的代工訂單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加上日系筆記型電腦大廠訂單釋出不如預期,今年4月MIC把台灣2001年筆記型電腦出貨數量從去年12月所預估的15,630千台(23%出貨數量成長率),大幅向下修正為13,553千台(6.7%成長率)。若以今年第一季台灣筆記型電腦282.6萬台出貨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則下滑了5.9%。

2、我國筆記型電腦出貨值成長率轉為負數

在品牌大廠削價競爭下,平均出貨價格持續下滑,而且下跌速度遠超過出貨數量成長率,因此MIC把去年12月所預估的2001年台灣的出貨總金額的成長幅度從14.8%,向下修正至負6.6%。若以2001年第一季台灣筆記型電腦26.84億美元產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18.1%。

3、廠商間競相爭取代工訂單,廣達略勝一籌

以代工為主的我國筆記型電腦產業,在筆記型電腦產品銷售價格持續下滑,營業毛利率逐步下降之際,廠商間的競爭,已逐步轉向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著手,從這兩年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間競相爭取代工訂單可知,唯有爭取大量生產訂單,擴大營收來源,達到經濟規模,才能維持一定獲利的水準。

以表六資料可知,今年筆記型電腦的出貨台數以廣達的400萬台為最多,而出貨成長率則以華碩的100%為最高,截至今年前5月的出貨數量,廣達以160萬台居首位,已達成其出貨目標數的40%。

另,根據表七資料,國內廣達、仁寶、宏電、英業達與華宇等五大筆記型電腦生產商,近六季的營收與毛利率做比較,採多家代工生產模式的廣達,同樣較佔優勢,產品毛利率皆維持兩位數,其筆記型電腦出貨數量更居台灣第一,營收成長率也是最高,預估今年所生產的筆記型電腦全球市佔率約可達14%。

總計各廠商1至5月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了13%,但各家前5月營收中,卻只有廣達呈現正成長,成長率達48%,其餘都是衰退(參照表八),未來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仍將以廣達為指標。

Top